<
y2h7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年代: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> 第二百七十一章 前一把手震惊,这年轻人野心比自己想象的还大
    “在阳平镇推广黑木耳栽种确实很好,不过……”

    王冠清的口气一转:“小许,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些问题?”

    许承安一听,就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。

    很显然,前一把手对自己是有些欣赏的,看在王萍的面子上,自己有什么事要他帮个忙也没问题。

    然而,王冠清对自己会帮到什么程度,这道极为重要的人脉能有多牢固,还得看自己的能力和表现。

    于是他虚心问道:“王老书记,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王冠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“上头在82年10月份的文件里发布了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重要指示,而且以后说不准还会严打这种行为,如果上头对于林木资源的管控严格起来的话,你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许承安好整以暇:“对于郭嘉保护森林的政策和指示,我坚决拥护服从,不过上面禁止的是乱砍滥伐,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我认为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合理利用呢?第一个得经济效益高,嗦白了就是木伐下来了,得多赚点钱,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就砍!”

    他顿了一下,这才积蓄道:“我认为种黑木耳的经济效益是很高的,而且我们的菌种栽培和栽种技术还不错,木耳产量很可观,符合合理利用林木资源的要求!”

    王冠清听得连连点头。

    从这番话就能听出,许承安并非无脑种黑木耳,他也考虑过这个项目后续的问题。

    许承安又道:“另一个合理利用,那就得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!不能急功近利,一下子就把林木资源砍光,让山上光秃秃的!”

    “所以我们屯子开发黑木耳种植园的时候,只开发了三分之一的集体林地,也只砍伐了三分之一的林木!”

    “用段木栽培法种植黑木耳,很可能一次能收两年半,第一年初收,第二年盛收,最后半年收成就较低了。最后一批林木资源用完的时候,一个大周期下来就已经七年半了,而第一批砍伐的林木又已经长起来!”

    “而且,我们已经把砍掉林木种类换掉,换成了长势更快的麻栎、米槠这些长得更快的品种,只需要七八年,它们就能长成可栽种段木木耳的植株!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我们的山上永远都有林木资源,循环不息,兼顾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!”

    “包括那些过来上培训班的村屯,我也是这样培训的,就是为了防止哪天上头对林木资源管控得严了,谁家山上光秃秃的,以后就禁止你伐木种木耳了!”

    许承安话音刚落,王冠清就拊掌道:“好一个可持续发展,不错不错!”

    这第一个问题,如果要给许承安打分的话,他会给接近满分。

    许承安是考虑到了长远的,而不只是只看当前。

    孔立业夫妇都有些吃惊。

    他们对于王冠清的性格自然很清楚。

    很少有年轻人能得到他这么夸赞的。

    他对许承安似乎极为欣赏的话,和他主动聊了那么久,换成个别的人,哪怕对自己女儿有恩,最多也就浅谈即止。

    王冠清随即又抛出第二个问题:“现在木耳价格贵,因为段木黑木耳的产量低,市场供给不足,然而郭嘉近年来也开始渐渐重视农副产品,上头一定会看到这个问题,同时段木黑木耳也需要消耗林木资源,我认为迟早会研究出取代段木的新技术,到时候哪怕没有林木资源的地方都可能种黑木耳,产量更高,产量更低,并且上头大力推广,哪个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许承安惊讶了,不愧是曾经的沧城一把手啊,这前瞻性真是没得说!

    自己这个重生者能预知后世的事,然而王冠清是真的就凭自己的智慧和见识考虑到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许承安伸出两根手指:“如果这种事真的发生了,我有两个法子!”

    “第一个,打不过我就加入!”许承安耸了耸肩:“咱也不种段木黑木耳了,改用这种新技术!”

    王冠清哑然失笑。

    打不过就加入,这词用得好啊,也不失是个法子。

    “当然,这法子肯定不会是最好的,那样的话,我们的黑木耳就失去了优势,泯然众耳了!第二个法子,才是最好的!”

    王冠清下意识问道:“哦,什么法子?”

    “做高端黑木耳!”

    “高端?”

    “对,就算真的推出了新法子,我想这种法子产出来的黑木耳也肯定比不上原生态传统的法子好吃,品质的差异化就出来了!”

    “当然,出于价格的问题,大众可能会选择更低廉的新品种木耳!”

    “然而,始终会有那么一小部分有条件的受众群,愿意花更多的价格买更高品质的黑木耳!”

    就比如许承安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    袋栽木耳出来后,他是吃不惯的,后来几乎都不吃木耳了,条件好了之后,如果在市场遇到野生木耳或者段木木耳,倒是会偶尔买一次。

    前世的许承安可不是什么有钱人,都是高端黑木耳的受众群之一,更别说那些有钱人了,所以做高端市场是完全可行的。

    许承安说到这里眯起了眼睛,目中有精光闪过:“这样的受众群在沧城不多,不过省会那边可就多了!”

    王冠清大为动容:“你打算把黑木耳卖到省会?”

    许承安纠正道:“如果可以的话,不只是省会,而是全国!”

    王冠清震惊了,他知道许承安野心勃勃,也发现他目光很长远,然而许承安的计划,还是超出了自己想象。

    许承安淡淡地道:“等阳平镇其他乡屯的木耳种出来之后,沧城的市场也就饱和了,内斗只会损伤耳农的利益,所以必须卖向外地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方面,就算我们的黑木耳再好,在沧城这两脚地自夸自擂是不行的,别人不承认没用,要成高端,至少得在省会打出名堂来!”

    王冠清回过神来:“这可不是容易的事!”

    阳平镇的黑木耳要在沧城成名简单得很,本来竞争也不大,只要品质够好,自己帮忙推一把,那名气很快就起来了。

    可是省会的竞争可就大了,黑木耳能不成顺利进场都是个问题,进场后又怎么在各地的木耳供货里厮杀出来,则是更大的问题,毕竟你也就一个外地小城的人,在省会毫无背景的,这谈何容易。”

    许承安微微点头:“王老书记,我知道不容易,不过我们的黑木耳品质高,目前省会木耳市场也很紧俏,我去那边实地考察过了,我认为还是有操作空间的!”

    “嗯,事在人为,不管能不能做成,你有这决心也是好的!”

    如果说在见到许承安之前,王冠清对这个年轻人有点兴趣的话,经过这番交谈,那就是另眼相看了。

    许承安雄心壮志,做事有魄力有冲劲,还有头脑,并非无脑莽,这种人最容易成事。

    如果许承安真的能在省会那边也都冲出个名堂,不只对于阳平镇,甚至整个沧城都是大好事。

    因为像沧城位于林区,像阳平镇这样的镇子可不少,搞好了,这就是一个对经济相当重要的农副产品路子。

    尽管王冠清已经退了,但他对于沧城的经济还是关心的,偶尔会和现在市政府的那些领导喝喝茶,在必要的时候,他也可以提个建议,并且帮许承安一把。

    “等过了年,以后有空了,找个机会,我也想去你那个加工厂瞧一瞧走一走!”

    “随时欢迎王老书记过来指导工作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