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2h7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相见不如怀念
    唐寅丧礼的筹备工作已经正式展开。

    反正人已经就剩下最后几天了,朝中很快便将唐寅的病情传开,大多数人都报以惋惜。

    无论先前对唐寅有多少偏见,但他栽培和辅左新皇,成绩却实实在在摆在那儿,既在诗画界留下了千古美名,又在大明政坛留下一段佳话,等于说唐寅的人生已经圆满了。

    当然唐寅自己是不满意的,他跟张景明和袁宗皋一样,才刚享受到新皇登基带来的便利,转眼就要死去,多少还是有些不舍。

    很多人想去拜访唐寅,见其最后一面,但都不被允许进入唐府。

    唐寅生命最后几天,需要静养。

    只有朱浩没事就会上门,跟处于弥留之际的唐寅谈天说地,主要是给清醒的唐寅讲那个没有他朱浩的时空,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
    其实从正德九年一直到嘉靖三年间原本历史的发展,反而是唐寅最关心的,当他知道自己从南昌回到姑苏后,到处借钱度日,神嫌鬼厌,倒是绘下《梅枝图》、《丹阳景图》、《山静日长图》、《松涛云影图》等名画,并有《金华序》、《记梦诗》、《五十言怀诗》、《落花图咏》等诗作流传于世,并听朱浩亲口咏出后,喟然长叹。

    朱四不放心唐寅的病情,派出张左前去慰问,随行的太医确定唐寅的确是命不久矣。

    听到回报的朱四特地在朝会上,当着众文武大臣的面,表示要晋升唐寅为“户部尚书”,其实就是原本文渊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官职,顺带加封少傅,并册封唐寅的娇妻为一品诰命夫人。

    虽然众大臣觉得这么做不合适,但他们还不至于跟一个将死之人争什么。

    反正唐寅这次真的要死了,哪怕能享受几天生前的荣光,距离闭眼也没几天,干嘛非要跟皇帝讲什么规则,给自己找不痛快呢?

    一个举人居然有如此高的地位……

    想想都觉得腌臜。

    不过以阁老之身赠个少傅倒也没什么。

    一套操作下来,众人看出皇帝对唐寅非常重视,却不知道朱四做这些只是为了让朱浩安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唐寅尚未驾鹤归西前,杨一清抵达京师。

    杨一清回朝第一件事,就是被皇帝召到皇宫中进行单独面谈,随后传出消息,吏部尚书乔宇请辞的奏疏获得批准。

    这次桂萼去江南招募两个老臣回朝,杨一清起行非常快,谢迁那边虽然也上表谢恩,但似乎一时间并没有往京城来的动作,也就是说……只有杨一清对于回朝当官比较热衷。

    谢迁宁可在老家多躲几天清闲,也不愿意急吼吼入京做官,影响心境。

    同时被征召出仕的还有谢迁的儿子谢丕。谢丕乃弘治十八年探花,入翰林院为编修不久就因得罪刘瑾被贬斥为民,刘瑾伏诛后虽然与其父一起官复原职,但父子俩一直没有动身回京履职,留在家乡奖掖隽异之才,重经义治事。

    这次谢丕是被召回来担任翰林侍讲,但跟他老爹一样,迟迟不出发。

    朱浩这两天精力几乎都放在为唐寅筹办身后事上,顺带处理一下天津船厂和西山矿场等事务,还有南方各地开矿事宜,总之来说……就是他在京城没什么事可做,连每日朝会都不出席,平时基本就是家中、工坊和唐寅府宅三点一线。

    朱四派人催促朱浩帮忙处理一些政务,代他朱批,但朱浩对此置若罔闻。

    这天朱浩到工坊,特地找到娄素珍,告诉她唐寅将要病逝的消息。

    其实朱浩的意思是让娄素珍趁着唐寅还在世,上门探望一下,二人到底是知音,就算现在唐寅已经成婚,也不至于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。

    娄素珍的回答很干脆:“我就不去了,去了徒增伤感而已。”

    朱浩看得出来,娄素珍对唐寅还是很在意的。

    只可惜二人有缘无份,当初连朱浩也以为,只要娄素珍没了宁王妃这层身份,她跟唐寅的爱情就能修成正果,因为就算不是他朱浩出手相助,娄素珍也会帮唐寅逃出南昌。

    但现在朱浩知道了,娄素珍身上“宁王妃”的烙印一辈子都抹不去,说白了二人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。

    “先生这两天时常念叨你,说最怀念的便是在南昌时,与你一同吟诗作画,欣赏湖畔风景。”

    朱浩倒不是瞎编。

    当唐寅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,只能去回忆旧时美好时光,而对唐寅来说,前半生痛苦,后半生似乎更痛苦。

    唐寅后半生所谓的痛苦,是建立在当官很烦的基础上,颇有点无病呻吟的意思,所以当唐寅回忆起美好往事,自然会想无官一身轻时,那会儿无忧无虑,身边还有个天下闻名的才女娄素珍当学生,一起写诗作画……何等惬意。

    娄素珍坐在那儿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朱浩实在忍不住心里的好奇,又问道:“夫人,是你回绝先生婚嫁之请的吧?”

    娄素珍摇摇头:“他没提过,我也没回绝,其实我们彼此都很清楚,就这样最好。”

    意思是不需要探讨谁等谁,谁拒绝谁的问题,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,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事情,明知道提了对方会回绝,为什么要给彼此难堪呢?

    但在朱浩看来,对于这件事更不甘心的人是唐寅。

    “我能感觉到,他死之前已经了无遗憾了。”娄素珍道。

    朱浩好奇地问道:“你是如何知晓的?”

    娄素珍道:“我眼中的唐伯虎,一生中没有解开的心结太多,以至于只能郁郁而终。但现在的他却像是抛却了一切烦恼,可喜可贺啊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

    朱浩琢磨了一下这番话的意思。

    大概是说唐寅为人小气,纠结于过往之事,始终挂怀于心,而在自己的转述中,近来唐寅虽然也不时回忆往事,但明显什么都放下了,所以“死而无憾”。

    朱浩不由想说,你娄素珍好像是唐某人肚子里的蛔虫,连这都知道?

    正因为唐寅知道了我的过往,了解到原来他已经逆天改命,活得比历史上的自己更为潇洒,也知道那个时空中的娄素珍早就葬身鄱阳湖,所以才会放下所有心结,甚至有点含笑九泉的意思。

    娄素珍问道:“所以开解他的人是公子你吗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朱浩笑了笑,道,“或许夫人即将病故时,我也可以开导……我这个人一向喜欢劝人从善。夫人你是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娄素珍白了他一眼:“公子可以开导任何人,却不必开导妾身……从妾身被公子所救后,这条命便是多余的。能多活一天,对妾身来说便是赚的。”

    朱浩点头。

    娄素珍对唐寅之死或有遗憾,但也就那么回事。

    想要在最后时间增近他们的关系,甚至让他们见上一面,似乎不太可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杨一清正式履任吏部尚书。

    他上任后第一件份上奏就是有关朱浩的——以朱浩入朝日短为由,提出一人身兼两部侍郎不合规矩,请求皇帝对任用朱浩之事重新考虑。

    就算皇帝非用朱浩不可,也请撤去朱浩一部侍郎的职责,若撤去的是礼部右侍郎职位,那就该将翰林院侍读学士、詹事府少詹事的职位也一并裁撤。

    并且杨一清提请,重新增加一名翰林学士,却不是以议礼翰林学士的名义,而纯粹是为了确保翰林院的日常运转。

    因为贾咏入阁之事一直没定下来,使得现在其必须要先完成翰林院的差事,但朝中上下皆认为,目前真要定下一个入阁人选的话,非贾咏莫属。

    这份奏疏上去后,很快朝中便传开了……

    看来杨一清回朝后要革除一些弊政,主要是跟朝中固有的派系进行斗争,将皇帝提拔起来的一些人扫出朝堂。

    而首当其冲的对象本该是举人出身的唐寅,但因为唐寅马上就要死了,又是帝师,而黄瓒和席书在当尚书前本身就有一定威望,下手不易,所以杨一清的目标便锁定朱浩。

    而杨一清这份上奏,等于是为其赚取好名声。

    朱四看到这份奏疏后大为恼火。

    “这又是个唱反调的,朕算是看出来了!”

    朱四怒气冲冲。

    明明把杨一清请回来稳定大局,结果这个人先拿邀其回朝的朱浩开刀,等于是不给皇帝面子,那皇帝还能觉得你是什么可堪重用的大臣?

    张左试探地问道:“是不是……这位杨部堂对于朱先生的……身份,不太了解?”

    在张左看来,你杨一清不至于这么头铁吧?

    一上来就参劾朱浩?

    或者不能叫参劾,而是针对,到底是朱浩派人去把你请回来的,之前朱浩还对你多有推崇,你虽然是老臣,但也不能不讲情面吧?

    “那你就去告诉他,敬道对朕到底意味着什么,如果他还执迷不悟,那就让他收拾好铺盖卷滚蛋!”

    朱四恼了。

    把人叫回来做的第一份上奏,就是跟我这个皇帝对着干,我没直接一脚把你踢走就算好的。

    张左只能赶紧前去吏部衙门,将皇帝的意思告之杨一清。

    杨一清回朝后,朝中秩序为之一定,他的威望可比先前吏部尚书乔宇高太多了,以至于吏部衙门平常前来拜访的大臣很多,有很多在杨廷和执政时期被打压的官员跑来找杨一清攀交情。

    杨一清代表的是朝中兵部派系,跟杨廷和主导的翰林派系不同,其同党包括王琼、陆完、王守仁等名臣,治军方面卓有成效,在军中影响深远。

    现在杨一清回朝,自然是要拨乱反正,尽可能用同一派系的人,首先要打压的就是杨廷和与彭泽的余党。